audio-club 音響俱樂部: guide-preamp-function


guide-preamp-function





如 何 挑 選 前 級 ... 功 能


後級,要驅動喇叭 (畢竟,喇叭本身不插電)。

唱頭放大器,要放大唱頭的微小訊號。

但你可想過... 前級 Pre-Amplifier / Line Stage,到底負責什麼工作 ?!

...

其實,前級就像... 保險套 !!!

有時候,很有必要。

有時候,嫌它礙事。

...

後級... 要配合喇叭的效率、阻抗,

很多時候,不能隨心所欲,想買什麼就買什麼。

例如 : 你買了 ATC 喇叭,又去買 300B 後級,那不是自己找死嗎 ?!

反過來也是一樣...

例如 : 你想玩 300B,卻去買 ATC 喇叭,那到底是想怎樣 ?!

...

所以,後級的選擇,可能無法盡如人願 (畢竟,喇叭最重要),

這個時候,就需要前級... 來調整出你想要的音色,

這就是前級的功用。

● 參考 如何挑選前級 - 音色

...

但如果喇叭 + 後級的音色,

已經是你想要的,

已經很多彩了,

那前級最好就盡量中性、無色,

只要負責音量控制、訊源選擇就好,

甚至,如果可以,省略前級,直入後級更好。

(前級的功用 = 0)

...

除了音色問題,

前級的功能,主要可分成五個部份 : 電壓放大 / 唱頭放大 / 音量控制 / 音調控制 / 訊源選擇。

(故也稱控制放大器 Control Amplifier)

只是...

這些功能,都不是絕對必要的 (很離奇吧),

而結果就會變成...

有的前級什麼都有,複雜得不得了。

如 : Accuphase C-3800 / Cello Palette / Mcintosh C22

有的前級卻只負責音量控制,或訊源選擇,簡單得不得了。

如 : Audion Select / Canary CA-200 / Schiit SYS

甚至...

我們還可以省略前級,把訊源輸出的訊號,直接輸入後級,

也就是所謂的... 直入後級 no-preamp

...

P.S. 如果想要直入後級,必需...

1. 訊源或後級... 要有音量控制。

2. 訊源及後級... 要有足夠的增益。

● 參考 如何挑選前級 - 增益

...

範例 : Ayre K-5xe 的設計理念

● 參考 Stereophile 2016 推薦器材榜單 - 前級篇

...

電壓放大

雖然電壓訊號放大 "應該" 是前級最主要的功能。

但是,現在的 CD 唱盤都是高輸出 (通常 > 2 V),

就不一定需要再經過前級,再將電壓放大好幾倍 (聽 LP 則另當別論)。

● 參考 如何挑選前級 - 增益

所以,前級的電壓放大功能,就 "有可能" 變成可有可無。

因此,前級又可以分成 :

...

主動式前級

前級內部有放大元件,包括真空管、電晶體、IC 等,具有放大電壓的功能。

...

至於電壓能放大多少 ? 還是得仔細看一下規格。

一般來說,主動式前級的增益約 10 - 20 dB (3 - 10 倍的放大率)。

...

P.S. 以前,常有所謂的... 高電平前級 (High Voltage Level Preamp 或 High Gain Preamp) 一詞,

本來,應該是指有 "電壓放大"功能,而且"增益 (電平) 較高" 的前級。

但前級的增益要多少,才能稱為 "高" 呢 ?!

業界並無一定標準,

而且現在器材複雜,搭配不同的訊源、後級,前級所需要的增益也都不同,

我們不能說增益 > 20 dB,就叫做 "高電平前級" (反之,亦同)。

所以,這個名詞不僅沒什麼實際用處,反而容易引起不必要的誤會,現已很少用。

...

被動式前級

被動式前級內部通常是空空如也,沒有放大元件 (真空管或電晶體),也沒有其他元件,甚至不需要電源,

主要只有一個音量控制 (電位器 Potentiometer,又稱為可變電阻器 Variable Resistor),

也就是只有一堆電阻。

...

雖然被動式前級有音染較少的優點,

(每一個零件都會對音色產生渲染,但主動元件的渲染比起被動元件大得多)

為什麼市面上並不多見 ?!

這是因為...

...

1. 訊源輸出電壓不足,後級增益不夠,都不適合使用被動式前級。

● 參考 如何挑選前級 - 增益

(但有人會用被動式前級 + 升壓器,補足增益)

而且,訊源或後級沒有音量旋鈕,也不適合。

...

2. 被動式前級的阻抗比較固定 (因為沒額外的線路、零件來改變規格),

和其他主動式前級相形之下... 輸入阻抗會比較小,輸出阻抗會比較大,

訊號傳輸 (不論輸入或輸出) 的損失會較大,尤其是高頻。

同時,如果你的訊源的輸出阻抗不夠小,或後級的輸入阻抗不夠大,

訊號損失會更大,就不太適合使用被動式前級。

...

P.S. 不管是哪一種前級,有人建議 (但非絕對)...

後端輸入阻抗 / 前端輸出阻抗,至少要 > 100,

因為 100 / 100+1 = 0.99,便可以把訊號損失控制在 1% 以內。

這種伴侶,對主動式前級而言,不難。

但對被動式前級,就得千挑萬選了,

更何況被動式前級沒有增益,訊號更不堪損失...

若被動式前級的阻抗是 10k Ohms,

那麼... 訊源的輸出阻抗,最好 < 100 Ohms,而後級的輸入阻抗,最好 > 1000k Ohms。

輸入阻抗高達 1000k Ohms 的後級,不是沒有,但不多,

例如 : Ayre VX-5 Twenty / Dan D'Agostino Momentum /

...

3. 因為是小眾產品,無法大量生產,降低成本,

所以,雖然結構簡單,但價格卻不便宜,

(除非自己 DIY)

消費者不願買單。

...

唱頭放大

50 - 70 年代,黑膠唱片是主流音樂媒體,"唱頭放大" 是必需品。

直接內建在前級 (或綜合擴大機) 裡,省錢又省事。

但現在... 很多人都不聽黑膠了,"唱頭放大" 也就不一定必要了。

就算要玩黑膠,也有很多獨立的唱頭放大器可買,不一定要和前級合併在一起。

● 參考 如何挑選唱頭放大器 - 唱頭放大器 vs. 升壓器

...

音量控制

其實,音量控制也非前級的 "必要" 設備,

因為有些 CD 唱盤,甚至有些後級,都有音量控制。

不過,"音量控制" 算是前級最最基本的功能,通常不至於省略就是了。

(如果連 "音量控制" 都不需要,通常就是 "直入後級" 了)

...

因為太基本,

可能很多人不放在心上,

這不就像 1 + 1 = 2 一樣簡單嗎 ?!

...

事實上,音量控制...

是任何前級 (包含主動式、被動式) 的核心。

它要非常細微、精準,

如果稍微轉一下就太大聲、或太小聲,會氣死人。

如果設計不當...

還有可能會導致左右聲道不平衡,

並在小音量時產生明顯的失真。

如此... 前級不只沒帶來好處,還會帶來壞處。

...

所以,高級的擴大機品牌,都花很多心力去研發... 音量衰減器 (Volume Attenuator),

像是 Accuphase 的 AAVA,

Luxman 的 LECUA,

Ayre 的 VGT,

等等...

...

Ayre 的 KX-R Twenty 售價高達 27,500 美元,

除了重量級的實心鋁合金箱體,

最重要的,就是那個音量衰減器了。

...

耳朵敏感,容不下一粒砂子的人,

或者,喜歡很小聲 or 很大聲聽音樂的人,

在這方面一定要精挑細選。

...

音調控制

Hi-End 講求的是原音重現,

不再流行使用 Tone Control (音調控制器) or Equalizer (等化器),

來對音調、音色加工。

...

除非是 60、70 年代的古董管機,

或組合音響、床頭音響,

目前市面上的前級,幾乎都看不到音調控制器 / 等化器了。

唯二的例外,大概就剩...

部份的 McIntosh 前級,及設計獨特的 Cello 前級 (已停產) 而已。

...

訊源選擇

前級的輸入端子,通常有好多種,複雜得不得了,自然必須有個旋鈕來選擇。

但實際上,不是每一種都用得到。

而且,說實在的,很多人都只有一組訊源,也只要一組輸入端子。

(所以,買前級的錢,很多都是浪費在一大堆端子上)

如果前級只有一組輸入的話,那麼,訊源選擇也不是絕對必要的。

...

P.S. 如果想玩 Bi-Amp,則前級必須有兩組輸出端子 (Main Out 或 Pre Out),可同時輸出兩組同樣的訊號。

● 參考 後級的另類玩法

...

至於前級的規格...

自然就得視其功能而定。

如果什麼功能都有,就會列了一大堆規格,

如果只負責音量控制或訊源選擇,那就很單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