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ide-preamp-gain
如 何 挑 選 前 級 ... 增 益
我們買後級、唱頭放大器時,都有很多規格要仔細研究。
但是,買前級時,除了考量 "音色",好像就沒其他需要注意的了 ?!
奇怪,真的是這樣嗎 ?!
...
我們知道...
後級... 負責功率 (電流放大),驅動喇叭。
前級... 負責訊號 (電壓放大)。
功率有夠不夠用的問題,
訊號也有太小或太大的問題...
...
訊號太小
訊號小於正常規模,音量、細節、動態都會較差,
音樂聽起來會沉悶、無力。
...
什麼時候訊號會太小 ?!
數位訊源的輸出都不小 (至少都 > 2 V),完全不必擔心。
(反倒要擔心太大)
...
但類比訊源,就有可能太小了。
多少算小 ?!
(唱頭電壓 x 唱頭放大器增益) x 前級增益,
若小於前級的 額定輸出電壓 Rated Output Voltage / Nominal Output Voltage,那就算太小了。
...
P.S. 訊源輸出的電壓有多少,傳到前級時,就是多少嗎 ?!
事實上,電壓在傳輸過程中,會因訊源的輸出阻抗、前級的輸入阻抗,及訊號線阻抗,而產生損失。
但大多數器材的輸出阻抗、訊號線阻抗,都遠小於輸入阻抗 (多為 47k Ω),故電壓損失極輕微,可忽略不計。
● 參考 如何挑選唱頭 - 規格 (1) - 阻抗
...
咦... 前級的 "額定輸出電壓" 又是什麼東西 ?!
是指... 在此電壓下,該器材可以最正常、最安全的運行,亦可以輸出最好的訊號。
如果比這個高一點點,或低一點點,大致上都無妨,
但高太多,或低太多,就容易出問題。
一般,這個規格約 1 V 或 2 V。
如果規格上有列示,自然以列示為準。
...
範例 : 前級的額定輸出電壓
Accuphase C-3800 : 2 V
Audio Note M6 : 1 V
Audion Select 1.0 : 不適用
Audio Research Reference 6SE : 1 V (非平衡) / 2 V (平衡)
Conrad-Johnson ET3 : ?
Klimo Merlin : ?
Mcintosh C22 (2015 新版) : 2.5 V (非平衡) / 5 V (平衡)
Nagra Jazz : ?
Pass Xs : ?
Soulution 725 : ?
...
範例 : 前級的額定輸出電壓 (有列示)
Luxman CL-38u 的額定輸出為 1 V。
既然有標示,則其輸出應以近似於 1 V 為最佳。
根據實測... CL-38u 在輸出 0.4 - 1.3 V 時,失真最低,
因此輸出 1 V 時,的確是最佳狀態。
...
如果前級未列示 "額定輸出電壓"...
因為,現在的唱頭,有越來越多低阻抗、低輸出型,
那麼,唱頭放大、前級的增益,就需要大一點,
所以,我們寧願把標準拉高一點,而不要太低,建議至少以 2 V 為準。
或者,以黑膠時代的業界慣例為標準也可以...
唱頭電壓 x 唱頭放大器增益大約是 0.4 V,
而前級增益大多是 20 dB (約 10 倍),
也就是 0.4 x 10 = 4 V。
...
訊號太大
但訊號太大,也不是一件好事...
大於 最大輸出電壓 Maximum Output Voltage,
就算正弦波的波峰、波谷,沒有被直接砍掉... 動態、細節直接少一部份,
正弦波也會變形,失真也會急遽增加。
就算沒有超過 "最大輸出電壓",
但超額 (超過 "額定輸出電壓") 越多,失真越多也是一定的道理。
...
什麼時候會太大 ?!
正好和上面相反...
類比訊源通常不需要擔心,但數位訊源則有可能。
以 Accuphase C-3800 而言...
如果你的 CD 唱盤輸出 2 V,
而 C-3800,最低檔的增益是 12 dB (約 4 倍),
2 x 4 = 8 V 就已經超過其 "最大輸出電壓" (7 V) 了。
...
雖然說... 超過會有什麼結果,要視個別機種而定,
可能只是失真多一點點,無傷大雅,
但也可能失真急遽增高,
最好還是盡量避免...
如果你選了一個 "最大輸出電壓" 不是很大的前級,
訊源的輸出,自然就應該就小一點。
...
範例 : 前級的最大輸出電壓
Accuphase C-3800 : 7 V
Audio Note M6 : ?
Audion Select 1.0 : 不適用
Audio Research Reference 6SE : 70 V
Conrad-Johnson ET3 : 20 V
Klimo Merlin : 25 V
Mcintosh C22 (2015 新版) : 8 V (非平衡) / 16 V (平衡)
Nagra Jazz : ?
Pass Xs : ?
Soulution 725 : 8 V (非平衡) / 16 V (平衡)
...
如果前級未列示 "最大輸出電壓"...
那就可以盡量大囉 ?!
當然也不是,還是應該如上所言,以趨近於 2 V 或 4 V 為準。
...
不論訊號太小,或太大,
都和 前級的增益 Gain 有關...
...
從前,訊源都是黑膠,
唱頭電壓 x 唱頭放大器增益,大約以 0.4 V 為標準,
而前級的增益大多是 20 dB (10 倍)。
(故以前有人稱前級為 "10 倍放大器")
...
但自從 CD 及數位音樂出現後,狀況就變得複雜了...
現在,CD 唱盤、DAC 的輸出電壓約 2 - 4 V,
(平衡輸出會比 RCA 輸出更高)
比類比訊源的輸出大很多,
那麼,前級的增益就應該縮小,
甚至不必增益 (0 dB),用被動式前級,或直入後級。
...
訊源輸出大... 前級增益就要小 (反之亦然)
訊源輸出小... 前級增益就要大 (反之亦然)
這是理所當然。
LP 比 CD 好聽,關鍵就在於其訊號 (波形) 比較美。
● 參考 為什麼要玩黑膠
如果是聽 CD 或數位音樂...
原本就不完美的波形,又因擴大機 "不當" 的增益而破壞,那也就罷了,頂多是火上加油。
(CD 輸出的方波,本就是所有波形中,音質最尖銳的)
但如果是聽 LP...
你辛辛苦苦挑唱片,調整唱頭、唱臂,好不容易才得來的完美正弦波,
卻因擴大機 "不當的增益" 而破壞,豈非功虧一簣,前功盡棄 ?!
...
所以,為了配合各種類比、數位的訊源,
現在的前級,"增益" 就相當多元,不像以前那麼單一了...
高的,有 26 - 30 dB (約 20 - 30 倍)。
低的,只有 3 - 6 dB (約 1.5 - 2 倍)。
甚至,不必增益 (0 dB,1 倍),可以用被動式前級,或直入後級。
還有少部分機種,考慮到了相關問題,有多檔增益,可以在搭配不同的訊源時,更有彈性。
...
P.S. log 1 = 0
...
範例 : 前級的增益
Accuphase C-3800 : 24 / 18 / 12 dB (約 16 / 8 / 4 倍,可選擇)
Audio Note M6 : 18 dB (約 8 倍)
Audion Select 1.0 : 0 dB (1 倍,被動式前級)
Audio Research Reference 6SE : 6 dB (約 2 倍) (非平衡) / 12 dB (約 4 倍) (平衡)
Conrad-Johnson ET3 : 25 dB (約 18 倍)
Klimo Merlin : 26 dB (約 20 倍)
Mcintosh C22 (2015 新版) : 15 dB (約 6 倍)
Nagra Jazz : 12 dB (約 4 倍)
Pass Xs : 9.5 dB (約 3 倍)
Soulution 725 : 3.5 - 12.5 dB (約 1.5 - 4.5 倍,可選擇)
...
不過,在前級的規格中,很多時候,並非直接寫 Gain,而是用 Input Sensitivity 來表示。
但 Input Sensitivity (輸入靈敏度) 不等於 Gain (增益),
必須配合 "額定輸出電壓",才能算出真正的增益。
...
範例 : 前級的增益 - Accuphase C-3800
C-3800 的規格上有列 Gain,也有 Input Sensitivity,正好可以來驗證... 如何由 Input Sensitivity 算出 Gain。
其 Input Sensitivity 為 252 mV,又 Rated Output Voltage 為 2 V,
即輸入 0.252 V,可放大為 2 V 輸出。
而這也就表示增益為 2 / 0.252 = 7.94 倍 (約 18 dB)。
...
範例 : 前級的增益 - Luxman CL-38u
CL-38u 的規格上無 Gain,但其 Input Sensitivity 為 190 mV (Line 部分),
又 Rated Output Voltage 為 1 V,
即輸入 0.19 V,可放大為 1 V 輸出。
而這也就表示增益為 1 / 0.19 = 5.26 倍 (約 14.5 dB)。
...
很多人都以為來自同一品牌的前級 + 後級,
在 ”增益” 上是搭的 (不會過大、過小),
因為廠商一定都設想過了。
事實上,那可未必。
...
因為...
前級是設計來賣給想買前級的人,
後級是設計來賣給想買後級的人,
未必要一整套,
可能也不是同一個人設計,
兩者沒什麼關係,不會互相關心。
...
如果訊源輸出大,
又用主動式 (有增益) 前級,
增益容易太大,
即使在較低的音量,也會大喊大叫。
(喇叭效率越高,就越明顯)
...
你可能會說...
讓前級的音量更小一些,不就得了 ?!
可是...
一下子過大 (訊源輸出 + 前級增益),
一下子又過小 (前級音量控制),
以電壓大小來看,可能無所謂。
以訊號波形來看,這等於破壞兩次,
而一旦被破壞的訊號,是沒辦法復原的。
...
所以,這個時候...
最好... 直入後級 no-preamp。
但系統可能缺乏音量控制,
就需要... 被動式前級 passive preamplifier,
幫後級增加一個音量控制器。
或者,可以像 dCS 的數位類比轉換器,有音量控制 (可省略前級)。
...
時代不一樣了,
很多東西也不一樣了,
你真的要好好考慮一下要不要前級 ?!
...
直入後級 or 被動式前級,
除了比較通透、無染,
更幫你省一筆 “前級” 的錢 (還要包含訊號線、電源線)。
何樂而不為 ?!
...
增益 vs. 音量
增益 (Gain) & 音量 (Volume),
常常讓人以為是同一件事,但其實是不同的東西。
只因兩者都會涉及輸出電壓,呈現出類似的效果,容易讓人誤會。
...
一個是頭 (訊號放大),是改變聲波的大小、形狀,比較複雜。
這是放大器的本分,是為 "必要 necessary"。
...
一個是尾 (電壓衰減),是改變電壓 (聲波的振幅),比較簡單。
這是聽眾的權利,是為 "不得不要 cannot help but" 或 "必要之惡 necessary evil"。
...
音量,本來只是要衰減電壓而已,不是什麼大事,
但是...
音量控制器要去改變電壓 (振幅),就會動到波形,連帶影響到許多層面。
我們本來希望它夠精準就好,
只可惜,它還有外溢效果... 會損耗信號,會影響音質,會產生噪訊,
以至於... 音量控制器也 "不得不" 變得很重要。
...
訊號如果沒有過大或過小,
那麼... 增益大一點,音量可以小一點,
反之... 增益小一點,音量可以大一點,
兩者會有相同的效果。
...
但是,如果訊號過大或過小,導致波形變形,音質變差,
此時,就算你調低或調高音量,也於事無補。
或許不一定聽得出來,
但根本上是不一樣的。
把音量調到適中,不等於系統的增益適中。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