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ide-speaker-timbre
喇 叭 的 抉 擇 ... 音 色 ... 品 牌 & 頻 寬
很多人買喇叭喜歡用價格、大小來決定。
很不幸的...這兩樣都是不準的。
越貴、越大的喇叭,可不一定越好。
...
真正的重點在於... 音色。
...
想要知道喇叭的音色,
其實也不需要在這裡多費唇舌,實際去試聽就對了。
不過...
音色 是 抽象 + 主觀 的東西,不只難以描述,也很難有絕對的標準。
再加上搭配的器材、線材,不同的環境、擺位,又都會對音色產生影響,狀況更是複雜。
在音響展、音響店聽了半天,常常會變成... 這個也好,那個也不錯,
不只沒結果,還讓人更煩惱。
因此,如果能有一些 "較科學 + 較客觀" 的方法,協助我們做這一重大決策,
就可以大大減少... 買錯喇叭的機會。
...
由產地 & 品牌判斷音色
住在相近地區,有類似生活型態的人,會養成相近的思想、行為、習俗、口味... 這就是 "文化 Culture"。
不同的文化,就會有不同的口味,就會喜歡不同的音色,這是很自然的。
...
"文化" 對 "音色" 的影響,可以分成兩個層面...
一個,是地域形成的文化。
也就是可以由 "產地" 來判斷...
美國喇叭 : 音色中性偏暖,較適合大型管弦樂、爵士樂、流行樂。
英國喇叭 : 音色中性偏冷,較適合古典樂。
南歐喇叭 : 音色偏暖,較適合古典樂、歌劇。
北歐、德國喇叭 : 音色偏冷,較適合電子樂、家庭劇院。
(當然,這只是大概,總有例外)
...
另一個,企業也有所謂的企業文化。
每一個品牌,會因設計理念、物質原料、品牌形像... 的不同,而有一定的獨特音色。
雖然仍須視個別機種而定,
但大致上仍有一定的脈絡可循,八九不離十。
...
文化,是很根深蒂固的。
品牌的基本音色,也是跑不掉的。
(除非,哪一天他們的設計理念,或物質原料,有了重大改變)
你買喇叭的時候,最好先認清既定的事實,
千萬別忘想把喇叭買回家後,還能靠其他器材來扭轉乾坤。
...
P.S. 請注意... "冷色" 不代表沒低頻,"暖色" 也不代表沒高頻。
...
冷色 + 偏強
Burmester / Elac / Klipsch / Lansche / TAD / Tidal
冷色 + 偏弱
Avantgarde / Dali / Dynaudio / Gamut / Gauder Akustik / Magnepan / Martin Logan /
Marten / Monitor / Polk / Triangle / Vienna
中性 + 偏冷
Acoustic Energy / B&W / Estelon / Harbeth / KEF / Kharma / ProAc / Psb / Revel / Usher / Vivid
中性 + 偏暖
Spendor / Sonus Faber / Wilson Audio
暖色 + 偏弱
Audio Note / Avalon / Focal / Magico / Tannoy / Wilson Benesch
暖色 + 偏強
ATC / Gryphon / JBL / Mbl / Odeon / Rockport / YG
...
由頻寬 (頻率響應) 判斷音色
如果你希望由較科學的角度來分析音色,還可以由喇叭的頻寬 (頻率響應) 來判斷。
...
人耳大概可以感受到約 20 - 40k Hz 的頻率。
(20k - 40k 的部分,理論上聽不到,但仍然感受得到)
各個頻段的聽感不同...
20000 - 40000 Hz ............ 超高頻
06000 - 20000 Hz ............ 高頻 : 音色的明亮
00600 - 06000 Hz ............ 中頻 - 上段 : 音色的清晰
00200 - 00600 Hz ............ 中頻 - 下段 : 音色的圓潤
00040 - 00200 Hz ............ 低頻 : 音色的豐滿
00020 - 00040 Hz ............ 超低頻
然後組成一個整體的音色。
藉由頻寬的分佈 (以 40 - 20k Hz 為基準),便可大致判斷喇叭的音色。
當然,由此方式來判斷音色,不一定能完全準確,僅能當做輔助、參考。
...
P.S. 各頻段的區分,無統一標準。
...
範例 : 由喇叭的頻寬判斷音色
Burmester B100 : 32 - 45k Hz... 低頻偏少,高頻偏多,音色偏明亮。
B&W 800D : 32 - 28k Hz... 高低頻均衡,音色平衡。
Mbl 101E : 20 - 40k Hz (此規格堪稱標準範例)... 高低頻均衡,音色平衡。
Sonus Faber Amati Anniversario : 24 - 30k Hz... 低頻略多,高頻略少,音色中性偏溫暖。
Tannoy Westminster Royal : 18 - 22k Hz... 低頻偏多,高頻偏少,音色偏溫暖。
...
理論上,喇叭的 "頻率響應" 是越寬越好。
若嫌主喇叭頻寬不夠,也有許多人喜歡另加超高音、超低音。
實際上,"寬頻" 的喇叭有比較好聽嗎 ?!
那可未必 !
事實證明,頻率響應的 均衡,比 "有多寬" 更重要。
...
另外,一般人 (因人而異) 對中頻上段最敏感,0 - 1 dB 就有感受。
中頻下段、高頻次之,約 1 - 10 dB 能感受到。
(但年紀越大,對高頻的敏感度會降低)
低頻則要 10 - 35 dB,超低頻更要 35 - 50 dB,才能感受得到。
...
這也就是說...
喇叭的中頻,是所有頻率響應中最重要的。
只要中頻夠好,就算高、低頻較為不足,雖然整體表現較為保守,至少聽起來也是甜美動人。
但若高、低頻較多,失去平衡,就會過於尖銳刺耳,或厚重黯淡。
...
範例 : 中頻至上的喇叭
ATC SCM40 : 48 - 22k Hz
BBC LS3/5A : 70 - 20k Hz
Diatone P-610 : 70 - 20k Hz
Rogers LS5/8 : 40 - 20k Hz
Tannoy Cheviot : 40 - 20k Hz
...
這些喇叭,頻率響應不是非常 "寬",
但用來聽流行歌曲,或發燒女聲之類的唱片,卻不會讓人覺得有什麼不足,聽起來都相當滿意。
因為...
人聲 (含聲樂家) 的頻率,通常介於 80 - 1.2k Hz,
也就是說 LS3/5A 之類的小喇叭,就很夠用了。
如果你的口味是如此,何必 "庸人自擾" 去追求頻率很寬、低頻很低的喇叭 ?!
...
由頻寬來判斷音色,尚需注意一點...
頻率在 < 40 Hz 及 > 16k Hz 時,音量就會大幅衰減,呈現較劇烈的變動 (視喇叭而異),
所以,在頻率響應之後,還會再加上音壓變動的範圍。
例如 :
A 喇叭 : 40 - 20k Hz (± 3 dB)
B 喇叭 : 40 - 20k Hz (± 6 dB)
就代表 A 的規格、表現能力,要比 B 來得好 (衰減較少)。
表示 A 在 40 Hz 時,音量會比正常 (中頻) 時少約 3 分貝,而 B 則可能會少 6 分貝。
...
P.S. 但光看這個數字,也還不足以完整判斷喇叭的頻率響應。
最正確的作法是去看喇叭的 "頻率響應曲線圖"...
曲線越是平順 (不會高高低低變動),表示喇叭的頻率響應越正確,越不會在各頻段有不一樣的音量。
雖然大多數喇叭是中頻表現得較好,高、低頻較差,
但某些設計、品質不良的喇叭,卻有可能在中頻凹陷,嚴重影響聽覺。
...
不論是藉由產地、品牌、頻寬來判斷音色,都只能當輔助,不一定完全準確。
最重要的,還是要... 耳聽為憑,親耳聽過才算數。
不過,除非你耳力過人,經驗豐富,單憑一時的聽覺,也未必準確,
(事實上,第一印象的感覺,往往和後來所認知的音色,有很大的不同)
所以,我們還要建議你...
買喇叭的時候,一定要給自己幾個月 (至少) 去體會音色,也才能容有考慮、比較、反悔的空間。
...
很多人買喇叭時,都決定得太快、太倉促。
看到雜誌天花亂墜的評論,就凡心大動,
進了音響店,又難以抵擋老闆的三寸不爛之舌。
於是,很快就下訂單,買回家了,結果呢 ?!
時間一長,與印象中不同的地方,讓你不甚滿意的地方,就會慢慢浮現...
如果要換機,又得花大錢。
如果不換機,看了很礙眼,心裡也有疙瘩。
不知如何是好 ?!
...
所以,買請喇叭時,請給自己多一點時間,
而且,在這段考慮期內,要盡量去... 雞蛋裡挑骨頭。
(但不是去當 "奧客 Difficult Customer" 喔)
每去聽一對喇叭,不要光聽優點,而是要想辦法找出缺點 (或特色),是太亮,太暖,太硬,太軟,或是其他 ?!
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喇叭,
也沒有哪一個品牌膽敢說自己的喇叭是世界第一,無人能敵,
所以,一定能挑出缺點來。
● 參考 喇叭的抉擇 - 挑出喇叭的缺點
再衡量這些缺點... 哪些是不可忍受的,哪些又是可忍受的...
最後,屬於你的最佳喇叭,就可以水落石出。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