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ide-speaker-spec
喇 叭 的 抉 擇 ... 規 格
喇叭的規格,其實很簡單,除了尺寸、重量外,大致只剩下...
頻寬 Frequency Response
效率 Efficiency (零敏度 Sensitivity)
阻抗 Nominal Impedance
問題在於... 這三樣主要的規格,你有沒有看懂 ?!
...
其實,這應該分成兩部分來談...
...
先天的表現能力
頻率響應 Frequency Response
最基本的,當然是與喇叭音色、頻寬直接相關的 頻率響應。
這部分,我們已經在前幾個步驟中講過了...
● 參考 喇叭的抉擇 - 音色 - 產地 & 品牌 & 頻寬
● 參考 喇叭的抉擇 - 大小 - 低頻
...
頻率響應 (頻寬) 的規格,的確事關重大 (會影響喇叭的表現、音色)。
問題是... 廠商所列的官方規格,可信嗎 ?!
以 Marten Coltrane (第一代) 而言,規格寫得非常漂亮,頻寬達 20 - 100k Hz (± 2 dB)。
不過,根據 HP 在 TAS (2006 年) 的評論,他說...
此喇叭在極低頻 (20 - 32 Hz) 部分,幾乎沒有響應,低頻大約可達 35 Hz 附近。
官方說法 (20 Hz) vs. 實際狀況 (35 Hz),差別也太大了吧 ?!
孰是孰非,我們不予置評,只是要提醒你去注意。
...
後天的搭配能力
常見很多人買了價格不斐,或評論讚譽有加的喇叭,卻屢屢發不出好聲...
這是為何 ?!
是風水不對 ?! 八字不合 ?! 還是人品太差,剛好買到瑕疵品 ?!
...
事實上,先天的條件再好,若無後天的努力,也是惘然。
你所要做的 "努力",就是... 為喇叭搭配最適當的擴大機,讓喇叭 + 擴大機的潛力完全發揮。
關鍵之所在,就必須仔細研究以下兩項規格...
...
效率 Efficiency (零敏度 Sensitivity)
大多數人買喇叭時,都懂得問 效率 (零敏度) 多少 ?
因為大家都知道 "效率低" 的喇叭不好搞。
其實,對付這種喇叭,只要多給它一些功率就解決了。
● 參考 如何挑選後級 - 功率
...
60 年代後,中低效率喇叭逐漸成為音響市場上的主流,
也確實產生過一些經典,例如 :
Acoustic Research : AR-3a (87 dB)
Atc : SCM 50 (85 dB)
Dynaudio : Contour 1.3 (86 dB)
Mbl : 101E (81 dB)
Rogers : LS3/5A (82.5 dB)
但如果因此就說,中低效率喇叭比高效率喇叭好,那恐怕是有所誤會。
...
目前,大部份喇叭廠商所生產的,大多是中、低效率的喇叭。
不為別的,單純只因生產比較容易。
反應沒那麼靈敏,單體就不致於窘態畢露,而很多前端產生的缺點 (雜訊、哼聲...) 也得以遮掩。
然而,這麼一來,許多細節也將無法呈現,又得用功率夠大的擴大機才能把訊息完整 "推" 出來。
然後,又為了承受大功率,單體的材質也要較為堅韌。
這便是中、低效率喇叭在中低頻上較為深沉、結實的原因。
尤其,對許多嗜食低頻的發燒迷來說,用了超大功率的後級,推出震天憾地、滾滾而來的低頻,不正是向其他音響迷炫耀的重點嗎 ?!
...
那高效率喇叭呢 ?!
因為效率高,反應靈敏,小功率的管機 (尤其是單端 A 類),就可以推得很好,
聲音也因而輕鬆自然,生動活潑。
不過,並非完全沒有缺點...
前端殘留的噪訊、雜音,會因為喇叭反應靈敏而暴露無遺,
所以,包括後級、前級、唱頭放大器、昇壓器、唱頭... 都得非常注意 "訊噪比"。
而且,高效率的喇叭並不容易製造。
不只單體的物料要輕薄 (但聲音也會較薄),
通常還要用上特殊設計,如 : 號角喇叭、全音域喇叭... 等來輔助。
所以,目前市面上效率真正夠高的喇叭並不多見。
...
阻抗 Nominal Impedance
"阻抗" 問題,遠比 "效率" 複雜,
尤其對音響新手而言,更是不容易搞懂。
偏偏,它又非常重要,因此我們特別花了這麼多篇幅來討論...
● 參考 如何挑選後級 - 阻抗 - 真空管 vs. 電晶體
● 參考 如何挑選後級 - 阻抗 - 大電流擴大機
● 參考 如何挑選後級 - 阻抗 - 真空管擴大機
● 參考 如何挑選後級 - 阻抗 - 高阻抗喇叭
● 參考 如何挑選後級 - 阻抗 - 中阻抗喇叭
● 參考 如何挑選後級 - 阻抗 - 低阻抗喇叭
● 參考 如何挑選後級 - 阻抗 - 阻抗又高又低喇叭 (1)
● 參考 如何挑選後級 - 阻抗 - 阻抗又高又低喇叭 (2)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