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dio-club 音響俱樂部: review-audioresearch-reference6


review-audioresearch-reference6





最 好 的 前 級 之 一 ... Audio Research : Reference 6


Audio Research 的 Reference 系列前級,

從 1995 年的 Reference 1 開始,

不過,評價不怎麼樣... 強而有力,但過於粗硬,

實在不符合消費者對管機的期待,很快就下台一鞠躬。

...

1998 年的 Reference 2,音色才開始比較像管機,才真正打響名號。

不過,那時仍在使用 6922 (E88CC / ECC88),

雖然細節、低頻很不錯,

但動態、噪訊仍不是晶體機的對手。

直到 2000 年改版成 Reference 2 mk2 才開始改用 6H30,帶領 Audio Research 跨入新時代。

...

P.S. 6H30 可視同兩支 6922 並聯,音響性更佳 (尤其是噪訊),

聲音比 12AX7 清晰、精確,但沒那麼甜美。

...

2004 年的 Reference 3,

延續 Reference 2 的設計,但有了全新的面板。

只是... 管味變淡,評價不一,

但可以確定的是... 反應不如 Reference 2 mk2 熱烈。

...

P.S. 沒有 Reference 4。

...

2009 年推出 Reference 5,

是一個全新的開始,線路有大幅改變。

不過,真正的好菜在後頭...

2011 年的 Reference 5 SE 堪稱經典,被認為是有史以來最好的前級之一。

源自 40 周年紀念旗艦機種的關鍵元件、技術的下放,

讓 Reference 5 SE 脫胎換骨,

聲音除了純淨、自然,

還有不可思議的細節、頻寬,及低頻控制力。

...

既然 Reference 5 SE 已經那麼優秀,那 Reference 6 呢 ?!

...

5 SE to 6

兩者有幾個明顯的差異...

1. 訊號放大使用更多的 6H30 (6 支 vs. 4 支),可以提供更充裕的增益,讓聲音更有力。

2. 內容乍看之下差異不大,但線路是重新設計過的,更為仔細、整齊,應該算 AR 所有前級中最漂亮的了。

(相較之下 Reference 5、LS28 就陽春許多)

3. 更好看的前面板。

4. 頂蓋改用鏤空壓克力,據說不是為了好看,而是有助於聲音 ?!

5. 價格當然也高了,但差距比想像中小得多,只比 Reference 5 SE 小貴了 2,000 美元。

...

Reference 6 和 Reference 5 SE 都是暖聲一派,

然而 Reference 6 更豐厚,更結實夠力,更有重量感,

(也因此,音色也更軟一點,更討喜)

爆起棚來,自然更能氣勢磅礡,拳拳到肉。

如果偏好中低頻,Reference 6 絕對勝過 Reference 5 SE 。

(但如果不是,Reference 5 SE 就很夠用了)

儘管如此,Reference 6 並沒有犧牲透明度,

它的透明度硬是要再好上一截,可以挖掘出更多錄音中的細節。

...

至於 Reference 5 SE 就有的優點...

豐富的細節、諧波、泛音 (多到會讓你覺得太誇張),

真實的音色、形體、動態,

當然也都傳承下來。

充沛的能量,以及條有理的樂器,層次分明的空間,讓它非常適合演奏大型管弦樂,

而且空氣感凸出,音場很深,很有 3D 的立體感,聽起來更是發燒。

...

Reference 6 的好用之處在於...

通常,管機的低音通常較弱,

但 Reference 6 低音的深度、細節、速度,可媲美頂級晶體機。

可以幫管後級補充中低頻、空氣感。

可以用在管前 + 晶後的系統中,帶來多一點暖意及音樂性,卻又不必擔心會讓音響性變差。

...

P.S. 但暖味... 不等於柔軟似水的管味。

事實上,Audio Research 並不算管味濃的管機 (尤其比起 Jadis),

而 6H30 也不算管味濃的管子 (尤其比起 12AX7)。

...

雖然比起最頂級的晶體機 (如 darTZeel NHB-18NS)...

Reference 6 在動態、透明度、高頻上,還是略遜一籌,

但以管機來說,已經難逢敵手了。

況且,它的價格 (15,000 美元) 也不算太離譜,只有 NHB-18NS (24,000 美元) 的 60 %。

(甚至 NHB-18NS mk2 已經飆漲到 38,000 美元)

...

6 to 6 SE

那 6 到 6 SE 呢 ?!

看起來似乎沒什麼改變 ?!

...

主要是電容 + 線路 + 壓克力頂板的升級。

...

除了解析、動態上的進步,

(質感更強烈,但不因此而有刺激感)

更重要的是... 更立體,更能把你拉進演奏現場,而讓音樂顯得更有活力。

...

6 當然已經很好,

但和 6 SE 相比,會顯得略帶模糊、平淡。

...

所以,如果可以的話,還是一次到位,選 6 SE 吧,

尤其是聽大型管弦樂。

...

那要不要升上 Reference 10 呢 ?!

...

除了價格上的考慮...

Reference 10 要 42,000 美元,

而 6 SE 只要 19,500 美元,約一半。

...

的確,10 可以更乾淨、快速、精細,

也有更強的低頻 (但不因此更暖色)。

...

如果拿 5 SE / 6 來和 10 比,差距會比較大,

但升上 6 SE 後,表現也夠好了,也不一定非要 10 不可。

...

甚至你需要多一點管味、溫暖時,

6 / 6 SE 可能還比較好用。

(10 有更好的音響性,但音樂性就未必)








如果覺得 Audio Club 的資訊 or 建議… 對您有所幫助... 歡迎 斗內 / 贊助

讓我們可以發展得更好,提供更多服務

Audio Club 非常感謝您的支持

>>> 前往贊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