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cs-bartok
不 只 好 聽,更 要 好 用 ... dCS Bartok
數位系統要好聽... DAC 是關鍵。
那 DAC 的關鍵呢 ?!
...
一個是前半段的規格 (科學)。
如果達不到目前的水準,或你的要求,
後面也不必多說了,直接淘汰出局。
...
一個後半段的調音 (藝術)。
怎樣才能少一些 "數味" 聲,多一點 "類比" 味 ?!
還需要品牌、工程師的涵養與修為。
...
兩半都很重要,缺一不可。
...
日本的 DAC...
規格絕對不會輸人,製造品質更是一流 (那些電子大廠可不是混假的),
但是,因為民族性的關係,調出來的音色,總是偏冷硬。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我們也無可奈何。
...
大陸的 DAC...
講求 CP 值,規格一向給得很大方,
聲音還比日本機討喜。
只是外觀 "可能" 比較土炮 (某些品牌除外),看起來不夠高級。
...
來自英國倫敦的 dCS (Data Conversion System 數據轉換系統),
由 Michael Story 早在 1987 年創立。
只是初期並不走消費市場,
專門幫軍方、電信產業,或專業錄音室,提供解決方案 (含 IC 設計),
一般人不認識。
...
1996 年的 Elgar,是 dCS 跨入 End-User (家用) 市場的第一彈,
(基於日不落國的榮耀,命名當然得從英國最重要的作曲家開始)
但仍像是專業領域 (不重視外觀設計) 的產品。
直到 2007 年的 Scarlatti,也依然如此。
...
2008 年,新老闆 David Steven 接手,
才逐漸褪去工業產品的形象 & 外觀,
自 Paganini 開始,就好看多了,前面板有漂亮的曲線。
...
從一開始,dCS 就把數位訊源分成四件式...
轉盤 (Transport) + 升頻器 (Upsampler) + DAC (D/A Converter) + 時鐘 (Clock)
已經太多了,
更何況 dCS 的產品,有時改名,有時改版,有時只升級晶片,更是複雜的不得了。
(尤其是不聽古典樂的人,會看到眼花撩亂)
因此,過去式就別講太多了,我們只管現在吧...
...
2010 年,推出旗艦 Vivaldi (用來取代 Scarlatti),是新時期的開端。
以目前來說...
第一級 : Vivaldi
CD 轉盤 (3.1 萬英鎊) + 升頻器 (1.8 萬英鎊) + DAC (2.7 萬英鎊) + 時鐘 (1 萬英鎊)
第二級 : Rossini
CD 轉盤 (1.9 萬英鎊) + DAC (1.6 萬英鎊) + 時鐘 (0.5 萬英鎊)
第三級 : Bartok
DAC (1 萬英鎊,不含耳機放大)
...
以 dCS 這種業界最頂尖的技術,自然不可能便宜,
一整套買下來,更是驚人。
除非你身家豐厚,可以不必考慮,全都要,
否則勢必得想辦法省錢...
CD 轉盤... 你可以去買日本品牌,技術、品質比起 dCS 絕對有過之無不及,但價格便宜多了。
升頻器... 看個人需要,沒必要就不必買。
時鐘... 除非你錢太多沒處花,而且非常非常要求精準度,一般是沒必要啦,可以忽略。
也就是說...
dCS 最值得買的,是 DAC。
...
以前的 DAC...
講求的是轉換數據的能力,
一定要比 CD Player 內置的轉換晶片強,否則哪有存在的價值 ?!
關於這點,dCS 絕對不用你擔心,
(我們也不在這裡寫一堆規格)
因為它一向走在最前面,
否則哪有臉說自己是世界上最頂級的 DAC ?! 還賣這麼貴 ?!
...
現在的 DAC...
並不關心音樂來源或格式,
(並非真不關心,而是必須多才多藝,各種音源、格式都能唱)
也不關心轉換數據的能力,
(並非真不關心,而是使用現成的晶片,大家的規格都有一定的水準)
重視的是... 能不能讓使用者更好聽、更好用 ?!
英國是正統的古典音樂世家,
音樂品味一向細膩、優雅、有氣質,
看一些典型的英國喇叭 : BBC、Tannoy、ProAc 等等,就能略知一二。
以這樣的背景,dCS 調出來的音色,自然不會太差。
...
2019 年推出的 Bartok,
其實是從 Debussy (2010 年賣 0.75 萬英鎊) 延續下來的設計。
和大當家 Vivaldi、二當家 Rossini 走不一樣的路線... 化繁為簡。
...
Bartok vs Debussy 差在哪裡 ?!
1. 最新、最強的 Ring DAC (自家設計獨特的解碼線路) 版本。
2. 從 Vivaldi 下放的螢幕顯示、控制軟體。
3. 新的 dCS Mosaic App (for iOS 或 Android)。
4. 大的音量旋鈕。
5. 耳機放大 (視版本而定)。
6. 較高的機箱,115 vs 65 mm (為了容納音量旋鈕 & 液晶螢幕 & 電源)。
...
DAC 最重要的,當然是... 如何解碼 ?!
Ring DAC 到底是不是 R2R ?!
雖然它看起來和一般的 R2R 有些不同,
(技術部分有點複雜難懂,我們就略過不談了)
但基本上,它是全分立 (離散) 電阻陣列打造的 R2R 架構,這是無庸置疑的。
...
另一個重點是... 可以 "直入後級 No Preamp"。
其實,大家早就知道...
數位訊源的輸出,至少有 2 V,根本不需要前級再放大,
只是... 沒有合適的產品可買。
就算買 "被動式前級 Passive Preamplifier"... 也還是得多一台,多花一筆錢。
而 Debussy、Bartok...
就是站在消費者的想法 & 立場,要讓系統更簡單,也可以更省錢。
雖然沒有一台全包的那種串流播放器 Streaming Player / 串流擴大機 Streaming Amplifier 那麼極簡,
但後級可以讓你自己挑,去搭配自己的喇叭,也不是沒有好處。
(這應該比較符合音響迷的想法)
...
在 Debussy 時期...
還是很傳統的薄型機箱 (大多數 DAC 都是如此設計),
僅使用小小的按鍵來增減音量。
(不過,在 2010 年,就能有這樣的想法 & 作法,已經是超前業界一大步)
但到 Bartok 就不一樣了...
大大的音量旋鈕,很明白的宣示... 就是要你 "省略前級"。
...
dCS 的口號是... Only The Music,
Bartok 有沒有辦到呢 ?!
...
1. 訊息完整、音場寬大。
讓音樂聽起來真實、動感、活生、立體。
...
2. 非常解析、非常精準。
包括樂器的紋理、共鳴,都可以一清二楚,晶瑩剔透。
內含自動時鐘系統,可以減少 Jitter (時基誤差),提升音質。
...
3. 音調正確,有辨識力。
樂器的顏色、音樂的表情,該是什麼就是什麼 (該冷就冷,該暖就暖),容易辨認。
不似一般的 DAC,容易不管什麼聽起來都差不多 (都是類似的音調)。
...
4. 比十年前的 Debussy 更有音樂性。
Debussy 非常透徹,但數位聲仍然多了一點,有點冷硬,
但 Bartok 就沒這個問題了,很容易入耳。
...
數位產品進步快,要買,當然盡量買最近期的,
況且,dCS 的音色也在進步,更應該買新的。
從 Debussy 到 Bartok,十年來漲了 0.25 萬英鎊,通貨膨脹不算大,
況且,有更好的功能 & 表現,值得。
不敢奢望 Bartok 可以媲美 Vivaldi (聲音的確很美),
但是,表現已經比大多數 DAC 好太多了,
而價格只要全套 Vivaldi 十分之一。
(如果不要算轉盤、升頻器,只算 DAC + 時鐘,則約四分之一)